ISO 56000《创新管理-基础和术语》标准中提出的八项基本原则,构成了创新活动有效管理的基础。
原则1.实现价值
实现价值是创新管理的目的。通过应用新方案或改进原方案,满足相关方需求,实现更高价值的产出,提升组织的声誉,以实现财务和非财务价值,并长期促进组织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该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基于价值实现,建立创新的目标、过程、系统和绩效指标。
(2)授权员工实施创新,并为创新提供机会,并认可创新的价值,建立支持创新的文化。
(3)调整组织结构和创新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的价值。
(4)评估相关方从创新活动中获得价值的方式,并确定改进机会。
原则2.面向未来的领导者
组织的领导者应对创新持开放态度,在平衡当前重点任务和短期绩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挑战现状,关注创新机会,使组织能够预测和创造未来。
为实现该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鼓舞人心的长期愿景和目标,并传达。
(2)鼓励员工将创造力和执行力集中到组织共同的目标上,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资源),并认可其贡献。
(3)培养支持创新的文化。
原则3.战略方向
明确创新目标和战略,进而确定创新活动的优先顺序,并与组织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方向相一致。该原则旨在提高组织创新计划的投资回报,为调整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资源、投资、协作等建立框架,为资源的配备提供了基础,并为监控和评估创新计划和组合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为实现该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确保创新目标和战略有助于组织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方向,并在组织内得到共同理解。
(2)建立和实施创新计划、过程和投资组合。
(3)建立指标以监控、评估和识别创新活动的绩效。
(4)适时评审和更新创新目标和战略,以确保其有效性。
(5)适时向外部相关方传达,以形成期望。
原则4.文化
对于创新管理来说,有必要发展支持创新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为实现创新,组织文化必须允许创造力和执行力共存。该原则使组织建立一个兼具创造性和执行力的工作环境。
为实现该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促进多样性,鼓励不同观点,通过想象力和非传统的方法促进新的见解和想法。
(2)减少组织结构的层级,利用创新中心、科技园区等团队来提升创造力。
(3)鼓励利用开放网络以寻找新机会和解决方案。
(4)建立高度信任和协作的封闭网络以提升执行力,并快速交付。
(5)识别创新过程不同阶段所需的不同行为和个性。
(6)允许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原则5.发掘见解
创新解决方案开发,依赖于对未来需求的战略远见,然而有价值的见解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该原则能够使组织更好地确定需求、问题和挑战,减少不确定性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有效提升创新活动的效率、成功率、投资回报和顾客满意度。
为实现该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基于跨学科内部和外部知识来源,形成广泛见解。
(2)识别用户、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并与之互动,以开发独特见解。
(3)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和团体能随时获得积累的知识和见解。
(4)培养信息分析能力。
(5)识别可利用的见解,并确保其用于组织的创新活动。
原则6.管理不确定性
组织应用将实验和开发相结合的投资组合方法,平衡机会的利用和风险的管理,增加价值实现的潜力。该原则使组织增强了应对不利环境的信心,减轻了相关不确定性的影响,提高了组织管理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
为实现该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管理不确定性的框架和过程,对创新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系统管理。
(2)建立创新计划的组合方法,以平衡风险和价值潜力。知识管理,以吸取经验教训。
(3)使用指标来监控、评估和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
(4)确保员工了解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原则7.适应性
通过及时调整组织结构、过程、能力和价值实现模型以最大化创新能力。该原则使组织能够对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并及时调整和实施变更,增加创新实现价值的潜力。
为实现该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创建和分析未来的组织环境,确定其所隐含的变化,并设定适当的目标。
(2)根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所需的资源,并采取行动。
适时实施和监控变更,并及时做出决策,以确保其有效性。
原则8.系统方法
创新管理体系基于一种系统方法,其中包含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将这些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可以提高组织解决复杂问题、利用机遇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
为实现该原则,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为创新管理的策划、完成、监视和改进提供框架。
(2)理解不同要素在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如何对绩效做出贡献。
(3)确定关键绩效指标。
(4)通过监控、测量、分析,识别和解决能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