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通常始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解过程,但由于最优解的性质、通往途径和收益的难以预料,创新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此时,若能构建合理科学的创新思维,无疑将大大降低创新过程的风险,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制定的ISO 56007《创新管理-创意管理》标准,为组织构建创新思维,将创新思维的核心价值融入组织的创新过程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组织决策层提供了一种评估运用创新思维的效果的方法。
一、创新思维的定义
创新思维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法,围绕获得对人类需求及其所需结果的“深入理解”构建,主要通过收集和利用信息、观察和灵活运用经验,生成可能的解决方案,并迭代测试,从而提供理想的创新成果。
二、创新思维的关键驱动因素
创新思维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背景、人员、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通过这四个关键驱动因素及其相对优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建立适合组织的创新思维。
1、背景
组织寻求发现和创造新的更好的结果的机遇或问题。
2、人员
市场、劳动力、供应商中的问题方,和解决方案的影响方(即那些直接重视创新的人,如客户、市场、部门、劳动力、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3、推动因素
使这一机遇产生成果的条件(即创新的“积极”条件,例如,使不可能成为可能需要什么行为、特征、价值观、方法、技能)。
4、制约因素
阻碍这一机遇并需要探索和克服的障碍(即创新的“负面”条件或商业现实,如商业可行性、市场、技术和愿望)。
三、支撑创新思维的行动和能力
为获得成功,组织应培养某些行为和能力,以支持并形成发现、设计和开发特定机遇和期望结果的必要方法,从而确保组织能够深入了解创新思维的关键驱动因素。
1、行为
支持性理解,通过领导、授权和赋权,为人员提供必要的空间、时间、支持和技能,以创造性地探索新的做事方式,并对成功或失败给予奖励或承认;
鼓励开放的思维方式,以探索与其他专家和不同类型组织合作的益处;
鼓励视风险和不确定性为常态的文化,将失败视为快速学习的反馈;
观察和倾听,以便深入了解期望的结果。组织需要开发适当的问题集,并理解如何提出这些问题,并观察人们如何使用这些问题集;
最基本的快速可视化数据、快速模型、想法原型和潜在解决方案,以便为团队提供自由、空间和时间来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并获得适当的支持;
实验、多次迭代和变化;
启动前测试,以确定市场时机和建议解决方案的稳健性。
2、能力
组织应在所有层级开发和培养以下能力:
理解各类客户及其需求并引起共鸣;
确定并汇总他们的问题和机遇;
与内部和外部伙伴进行多学科创造性思维。
四、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
创新思维的构建过程包括1-信息采集、2-生成解决方案、3-快速学习、4-验证、5-输出汇总、6-结果等步骤。
1、信息采集
创新思维从收集与问题和(或)要解决的机遇的相关信息开始,通过应用关键驱动因素,从所有与提议的机遇互动的人那里收集信息,并进行评估,以确定该机遇或问题是否为真实的市场需求。也可结合战略情报管理和协作以更好地理解当前和未来的客户和市场需求,信息采集适用于创新思维方法中的所有步骤。
2、生成解决方案
通过对已收集的信息,应用关键驱动因素,确定建议的解决方案,以应对机遇或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快速和开放学习的问题,以快速创建各种解决方案,并在创新的早期阶段,尽早识别和消除功能障碍。
3、快速学习
使用快速可视化数据、模型、客户测试和原型设计来确定哪些解决方案是可行的,从而使用最快速、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来验证上述潜在的解决方案。验证的结果提供了重要的反馈,同时可能需要对第1步中收集的市场信息进一步测试。
4、验证
由所有与问题或机遇产生互动并可能受其影响的人对上述潜在解决方案进行验证,并与与第1步中收集的信息相关联,同时,为任何潜在的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策略。在此过程中,组织可以使用观察、结构化问题集、焦点小组等方法。
5、输出汇总
将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业务可行性相结合,以创建适合组织的整体解决方案。组织应积极鼓励通过开放性思维探索不同的业务模式,确定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其组合,以满足组织应对机遇问题和(或)解决问题的需求。
6、结果
最高管理层应确定最佳解决方案,即哪一个解决方案最好地结合了已确定的客户需求并符合组织的目标。如果未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组织应据此重复步骤1至6的流程,或者关闭这一特定渠道,并转而调查其他机遇和(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