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PLUS | 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

GB/T 19273-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 评价与改进》明确了企业标准体系评价和改进的要求,旨在指导企业形成自我驱动的企业标准体系实施、评价和改进机制,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绩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标准既可用于指导企业自我评价和改进,也可用于指导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外部评价。

一、评价策划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科学严谨、全面准确、注重实效等原则。企业标准体系评价的依据包括: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及相关文件等。

在展开评价工作时,评价组应结合企业所属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产品质量信息、标准化工作现状,识别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形成评价方案或评价计划任务书,任务书需明确评价范围、依据、目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评价时间安排以及评价组的组成、任务分工等。

企业申请第三方评价时,提交的材料应至少包括: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确认申请表、企业自我声明、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组织架构图、企业标准化工作自我评价报告以及其他支撑性材料。如果企业涉及对“产品实现标准体系”进行适当删减的,还应说明删减情况及其理由。

二、评价实施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基本分为450分,加分项50分,总分满分500分。分为标准化组织机构(30分)、企业标准体系(210分)、实施、评价与改进(210分)、加分项(50分)四大模块。

1、文件评价

企业应首先识别相关方的范围(包含:顾客、企业所有者和股东、企业员工、供方和合作伙伴、社会公众等),并对各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进一步识别上述需求和期望所涉及的企业内部关键过程、资源和要素,从而确定相应的标准化对象。例如,顾客对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方面的需求通常涉及产品设计、生产和售后等关键过程,其中,产品设计程序的关键过程所对应的标准化对象就是产品实现中的设计和开发标准。

另外,企业还应将自身所适用的外部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中的相关要求转化为企业标准,并将其纳入相应的企业标准体系中。例如,《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可转化为企业标准,并将其纳入基础保障标准体系中的人力资源标准体系中。

文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标准化管理机构建设和运行情况:标准化组织机构及职责文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方针、目标、规划和计划等,考核或实施情况;

b.标准体系构建情况:企业标准体系需求分析,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以及相应标准文本;

c.标准实施情况:标准实施过程,标准查询及其他相关记录;

d.其他相关标准化工作情况: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等相关记录;

e.标准化成效情况: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情况。

文件评价时,评价组还应抽取必要的标准文本用于现场评价核查。

2、现场评价

现场评价可采用查看、询问、操作演示、结果复核、查阅资料或报告记录、调查统计等方法。

现场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a.标准化意识:员工标准化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参与标准化培训等情况;

b.标准掌握情况:员工对本岗位有关标准的掌握程度;

c.标准实施情况:工艺流程、关键环节、现场管理、设备设施、产品、半成品、原材料检验验证等与标准内容有关的符合性及执行标准的情况;

d.标准体系: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标准体系整体运行状况及动态维护情况。

根据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评价组汇总形成评价报告。对于评价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评价组应提供整改建议,包括:纠正措施、验证要求、整改时间等。

企业应按照要求完成整改,并提交评价组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三、体系改进

企业标准体系改进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企业适用的标准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目标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企业标准体系运行、标准实施和评价提出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要求;根据顾客、其他相关方反馈意见,以及与产品(服务〉有关的测量、检验、试验结果,或者出现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时,都可能需要对企业标准体系进行适当改进。

企业标准体系改进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a.改进并提升标准化活动的战略与策略;

b.调整企业标准体系结构、改进和完善标准内容;

c.提高标准化人员的素质,调整人员结构,提升人员技能;

d.改进设备设施与原材料状况,满足新工艺、新技术的要求。

目前,中知公司已经中国标准化协会批准为第三批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评价机构,并面向全国开展标良第三方评价业务,现有多名已注册的评价专家,并聘请了标准化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外部专家为顾问。欲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可以联系我公司相关市场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