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认证审核 | IPMS,民族复兴路上“宝冶贡献”的有力支撑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宝冶”或“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五矿和中国中冶旗下的核心骨干子企业,拥有中国第一批房屋建筑、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以及国内多项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最高资质,并于2019年11月27日获得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IPMS认证证书。
  今年10月21日至23日,根据国家认监委要求及上海宝冶高质量审核要求,中知公司审核组审核专家一行四人对上海宝冶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第一次监督审核,笔者有幸担任此次监督审核的审核组长,深感上海宝冶将知识产权体系建设融入发展战略,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创新和经营活动方面重要作用的管理理念与中知公司推行的高质量认证审核相得益彰,故在末次会议上抒发若干,经上海宝冶同意发布于此。

  通过这次监督审核,我们感触良多,公司管理层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给审核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公司优美的园区和办公环境,员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让人为之一振、耳目一新;公司上下聚焦发展、锐意进取,勇敢面对下一个全新五年的战斗姿态,让人刮目相看。这次审核,对我们审核组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促使我们对知识产权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知识产权问题事关中华民族兴衰
  回望东方这片热土,我们有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明史。但是近几百年来,我们落后了。当李鸿章看到列强的滚滚车轮、船坚炮利,他在向光绪皇帝的奏折中,发出了我们遇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感叹。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清醒之人,却也只见问题的表象,未得窥探问题的本质。今天,我们可以明确,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质就是文明的迭代,是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迭代。清末的西方列强已经成为了工业化国家,清朝治下的中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不同文明代际的对抗,其结果必然是碾压式的。
  我们也知道,知识产权、标准,都是与工业化相生相伴的。工业化过程中的大协作、技术进步,要求从机制上解决智力成果的利益分配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四百年前工业革命和近代知识产权制度在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待到大规模工业化阶段,各种标准又应运而生,把人类工业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当下,我国力推知识产权贯标,其目的是借助于标准推行来推动广大创新主体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与水平,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是我国政府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创新。这种“贯标”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不需要,上面讲过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西方,其意识已经深深根植于公民、法人内心,甚至于他们还需要反向“贯标”,就是企业向政府要政策、要支持。这种“贯标”在拉美、非洲等欠发达经济体也没有发生,因为这些国家政府无力普惠地提供这种公共服务。
  受制于农耕文明习惯和过去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通过“贯标”促进知识产权管理,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但是,只要我们形成社会共识,持续发力,持之以恒推动贯标,我相信,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哪怕只有部分效果,到时也必然会对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创新主体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水平,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二、知识产权问题事关全球战略布局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不会停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过去值钱的土地、机器、厂房逐渐式微,如今,大数据就是生产资料,人工智能就是生产力,区块链就是生产关系,人类已经悄然进入信息化社会。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背后,知识产权的作用更加凸显:它是财富,是二十一世纪的货币,更是调节智慧财富领域的制度机制。
  众所周知,经过23个月、13轮、20余次的谈判,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终于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协议》共八章,其中第一章就是知识产权,第二章是技术转让。可见知识产权正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和重要武器。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其三大霸权:金融霸权、军事霸权、科技霸权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霸权,其他两个霸权是其科技霸权支撑下的表现形式。什么时候美国的创新活力减退,科技霸权不再,美国霸权也就式微了。所以,美国政府倾力保卫其科技霸权,容不得他人科技领先,看看美国政府对我国华为公司等创新主体倾举国之力打压的力度,就什么都清楚了。
  当我们拨云去雾、层层深入,就会发现,在世界格局风云变幻的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驱动因素,那就是知识产权。因此,在新的工业文明生态下,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知识产权是我们必须迈过去的坎。
  三、知识产权问题事关企业发展
  三天的审核时间虽短,但在各位领导、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去年初审的基础上,审核组从集团到二级机构到各机构部门,直至下沉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科研项目,进一步对公司的知识产权体系运行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了解了公司的优势,明确了提升的方向,也发现了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1、公司的优势
  审核组认为,公司的发展有三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公司地处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二是品牌优势。上海宝冶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凝聚着每一位上海宝冶人的付出和价值,并不断地保值增值。
  三是基础优势。近几年公司快速发展,今年到目前营收已近四百亿。专利申请量从逐年递增,已跃居中冶集团首位。在去年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年度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2、改进的方向
  审核组认为,公司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通过定期的外部审核以及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益。公司正在制定“五五规划”,抓好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以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市场优势,向知识产权要效益,打造千亿上海宝冶,必定是公司下一个五年规划的重点之一,也是增长点之一。知识产权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发力:
  一是加强人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结合公司实际,以及人员流动带来知识产权问题的经验总结,不断完善人事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条款。同时,做好员工入职、离职中的知识产权动态管控。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丰富知识产权检索资源和手段,做好知识产权培训,让更多的工程和科研人员具备知识产权检索能力,形成知识产权检索文化,不断累积知识产权检索专业数据库。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台账,做好分类分级管理;做好知识产权获取、维护工作,探索知识产权实施运用的途径、方式和手段,提升知识产权运营价值。
  四是加强科研项目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把知识产权管理贯穿项目全过程,落实到立项、研发、检索、跟踪、获取、维护、验收、结题的每个环节。
  五是加强工程项目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建立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的收集制度,发挥每一名工程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形成知识产权工作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
  六是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逐步建立商业秘密台账,摸清家底,采取监控措施,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在内的公司知识产权。同时,在工程项目中加强检索,做到胸中有数,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具体而言,现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行完善:
  (1)加强知识产权相关人员培训,特别是对较为基础性的培训,尽可能全员覆盖,导入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2)努力寻找建筑设计作品中美学元素之外的实用功能特征,挖掘上述实用功能性特征背后的具体技术方案,做好专利布局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
  (3)根据各部门职能,更加细化和合理地制订部门的年度知识产权分解目标。
  (4)完善知识产权检索,合理利用专利、期刊文献等信息资源,根据项目周期合理确定检索频率,适当运用关键词和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加大检索分析力度,为公司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支撑。
  (5)建立研发项目过程中知识产权检索归集制度,不断积累,逐步形成各领域的密切相关专利数据库,让知识产权检索价值化,为公司核心产业的技术分析提供支撑。
  (6)未中标项目方案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7)结合集团发展战略,配合集团业务拓展,统筹考虑集团商标的整体管理与布局,适时考虑申请国外注册商标。
  (8)结合科技部组织的技术秘密评定,围绕集团目前的核心技术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设计项目、研发项目等,逐步建立下沉的商业秘密台账(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性秘密),并研究如何归集到OA系统知识产权模块中的商业秘密子模块,完善集团的商业秘密证据链。
  我们相信,在宝冶集团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下,在管理层、各级领导、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宝冶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会越来越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会越来越到位,也必将进一步为宝冶发展提供强劲助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宝冶贡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