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提出要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工程”,加强商标品牌资产管理,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建立系统的区域品牌管理机制,有助于实现区域品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有效避免“公地悲剧”、“柠檬市场”、“羊群效应”、“品牌株连”等区域品牌危机,防控区域品牌风险,最终实现区域品牌价值的稳定提升。2021年10月1日实施的GB/T 39904-2021《区域品牌培育与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为我国各地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区域品牌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
一、区域品牌管理体系框架
区域品牌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区域品牌战略规划、区域品牌维护与风险防范、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区域品牌管理绩效评价与改进五个组成部分(如图所示)。
图1.区域品牌管理体系框架
二、区域品牌管理机构
区域品牌管理机构的职能可以由区域品牌所在地政府或者区域各品牌方主体认可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承担。区域品牌管理机构的职能主要包括:区域品牌战略制定和实施、品牌管理资源整合、品牌培育、品牌保护、品牌营销以及品牌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的组织、策划和实施。
三、区域品牌战略规划
制定区域品牌战略规划,首先应分析区域的市场竞争优势因素,明确区域品牌定位,制定品牌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区域品牌架构模式,然后再细化区域品牌各方主体的工作目标与实施措施。
四、区域品牌维护与风险防范
区域品牌维护主要是从区域品牌法律确认与保护、建立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建立区域品牌标识使用许可制度、建立区域内企业竞合机制等角度出发,引导区域内企业有序竞争,维护区域品牌价值。
区域品牌风险防范主要是从建立区域品牌危机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等角度出发,为域内企业提供了区域品牌风险管控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五、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
基于品牌价值五要素理论,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提升质量水平,应主要从区域品牌质量文化、质量战略、质量体系、质量标准、质量管理方法等方面,提升区域品牌的质量管理水平。
提升创新能力,应主要从创新环境、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创新价值的实现能力等方面,提高区域品牌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价值实现能力。
提升服务水平,应主要从区域内部公共服务、区域外部公共服务等方面,使区域品牌相关方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区域品牌的服务水平。
提升有形要素价值,应主要从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人才引进和赋予品牌个性等方面,提升区域品牌的价值。
提升无形要素价值,应主要从区域品牌战略管理、丰富区域品牌内涵、加强区域品牌传播营销和知识管理等方面,提升区域品牌的价值。
六、区域品牌管理绩效评价与改进
区域品牌管理机构应建立区域品牌战略规划实施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并定期监测与分析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评审与改进区域品牌战略规划,为区域品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